茶叶历来是中国的国饮,也是世界公认的健康饮品,兼具文化与养生的双重属性。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当下,茶叶依然备受欢迎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消费者选购茶叶时不再只是盯着山头和年份,更加注重茶叶本身的品质。而一款茶叶好不好,除了原料的质量,制作工艺也是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。
中国茶叶类型众多,但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类:手工和机制。然而有人会认为,机器生产都是流水线作业,远不如手工制作来得有温度,而机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会污染到茶叶,因而更倾向于“传统古法”工艺。那手工茶就一定比机制茶好吗?
分项对比,更有利于得出客观的结论。
1、制作过程的可控性
对于经验丰富的制茶师来说,手工制作可以随时监测制茶过程中茶叶在不同阶段的状况,能以自身的经验,如判断茶叶的发酵度、对杀青温度的把控等,对制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作出相应调整,从而达到对茶叶个性化的最佳把握。
在这方面,机械制茶的灵活性显得要低一些,通常都是提前设定程序,如果在制茶过程中不注意随时观察,有突发状况就很难及时调整。
2、把控品质的稳定性
手工制茶师傅虽然有积累经验,但每个制茶师的经验、方法都有差异,很难统一量化标准,而且纯手工制茶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和体力,尤其是在春秋两季新茶制作高峰期,大批量制茶,难免有不到位的地方,让经验“失灵”,影响到茶叶品质。
而机械制茶的参数是恒定的,可确保同一系列不同批次茶叶质量统一。在这一方面,机械制茶的稳定性更胜一筹。
3、制茶的效率
在新茶上市期间,大量的鲜叶需要及时进入制作环节,仅靠纯手工制作,效率会大打折扣,而不能及时制作的鲜叶原料也会不同程度变质,这样就会导致不能满足市场需求。
机械制茶则可以实现批量生产,效率大大提升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生产工具的改进是为了提升生产力,机械制茶也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劳动力,缓解制茶师的大量体力消耗。机械制茶可以实现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生产,且降低了人力成本,一举两得。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,制茶机械装备也在不断升级,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。
但是目前来看,单靠手工制作或机械制作都是不现实的。前者意味着品质可能更高,但也可能品质更加参差不齐;后者可以批量生产,但不可避免有制作不到位的地方。
因而,两者结合制茶,既可以用机械弥补人力劳动效率低的不足,又可以加以人工干预来做到细节把控,二者优势互补,让茶叶品质更优。这也是目前很多厂家的选择。
发布者:a_man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iandicha.com/5800/
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