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家都知道,新会陈皮名满天下,也由此衍生了很多相关茶品。前两年橘普炒的很火,今年小青柑也逐渐热了起来。老茶客大多对这类茶不屑一顾,不过深究下去,还是有点东西可以挖掘的。
小青柑茶由新会柑和熟普组成,先说柑。柑果的好坏取决于产地和树龄。

新会柑的核心产区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辖下的五个村:茶坑、天马、梅江、西甲、东甲。它们都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冲击平原上,灌溉用水是海水和淡水混合的水质,且有象山、凤山、五马山三山环抱。而非核心产区,即使同样在珠三角冲击平原,要么海水和淡水比例不够协调,要么失去了山区的独特天时,产出的柑果和核心产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。
淮南为橘,淮北为枳,就像武夷菜种移植到宁德的低海拔山区就变成了小菜茶。新会柑按成熟阶段大概可以分成青柑红柑两类,青柑是未成熟的小果,红柑则是成熟大果,新会陈皮就是用红柑的果皮做的。核心产区的青柑,皮薄味正,而且柑子的香味更持久。(分辨是否核心产区的青柑有个小窍门:看果子的表皮砂砾感明不明显。)

再说树龄。跟茶树一样,果树的树龄越大,根系越发达,吸收土壤营养成分的能力就越强,柑皮内含物质越丰富。
从口感上来说,树龄越大,小青柑的口感越醇甜,柑皮的异味和刺激性趋于平和。
根据江门市新会陈皮行业协会的统计报告,2010至2015年,整个新会的柑树种植面积翻了十倍,所以现在八成多的柑树树龄都在五年以下,五年至八年树龄的占一成,八年以上的只有不到半成。
如果有茶友去到新会,可以问当地果农,非核心产地、树龄较小的青柑和核心产地、老树产青柑的价格差,是不是去到六七倍之多。
发布者:a_man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iandicha.com/5999/
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