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喝老茶,存新茶”、“越陈越香”、“越陈越醇厚”,这几点是众多普洱茶爱好者都烂熟于心的常识,其实这些表述都只是表象,那么你们知道其中原理是什么吗?茶农阿曼又来给大家科普小知识了。
其本质特征应该是“陈化转性”。
《元江府志》里有“性温味香,异于他产”,指的就是古六山,而除古六大茶山老品种是“性温味香”外,其它茶区的生普新茶多是“寒凉性”,而这种新茶就需要陈放,陈放的主要目的是让新茶充分与空气接触,发生氧化反应,其中内容物通过化学和物理的双重作用,使得寒凉性转化为温和性,从而更适合人饮用。

如果陈化时间不够,会造成不好的影响,一是口感不好,苦涩;二是寒性未除,伤身。所以,喝茶首要的问题不是好喝不好喝,而是能喝不能喝,不能为色香味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。
普洱茶是一种容包万千世相的茶,众生各种心机于此一杯茶中原形尽露。茶农盼望每年都能多釆多售,以爱养树,以爱做茶,提升品质;而茶商大多精于算计,主要考虑的是快进快出,转手得利,怎样用最小的成本,赚到最大的利益。真正爱普洱茶的人,对新茶品质严格把控,从选择原料,制作工艺,仓储存放,到最后的出库,每一步都用心用力,严格要求。为茶友提供一款饮用适口,利于收藏的好茶叶。

众多茶友从大量品鉴实践中很容易得知,便宜的普洱茶毫无存放价值,这个没啥好争论的。做普洱茶需要积累大量的品鉴经验,不同茶区的,不同存放地区的,不同年份的,反复喝,反复品,反复揣摩,摸索其规律性,长期干,慢慢来,等着瞧,这是做普洱茶的内在要求。不论是茶农,还是茶商,思想意识都应往这个点上靠,才能把茶做好。
而一饼普洱茶如果能达到清、正、和、醇、爽,即可称为好茶。
“清”即清香,它的香气香味是干净的,而非杂染的。
“正”即性温,茶性不寒,茶味不偏,饮之适宜。
“和”即内含物质协调性好,入口即甜,啜苦咽甘。
“醇”即纯厚,茶汤饱满,滋味丰富,层次感强,外柔内劲。
“爽”即愉悦,饮后身体通透,神清气爽。
而普洱茶亦有道,我们讲依据茶性喝茶,就是要建立起对茶性的基本判断,从而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喝茶,真正做到安全喝茶、健康喝茶。阿曼建议大家如果真要喝生普,一是喝“性温味香”的古六山生普,二是喝真正的古树生普,三是喝有一定年份的生普,贯彻这三点,最起码不会伤害我们的健康。
发布者:a_man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iandicha.com/5471/
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供学习交流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